学术活动

西南理论物理中心系列报告:一维非厄米无序体系物态性质的理论研究

作者:点击次数: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9日

题 目:一维非厄米无序体系物态性质的理论研究

报 告 人:公卫江 教授,东北大学

时 间: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下午3:30

地 点:理科楼LE201

邀 请 人:许东辉

报告摘要:非厄米理论的突破性发展为局域化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非厄米性可通过增益-损耗势能或者非互易耦合实现,后者会引发非厄米趋肤效应,导致体边对应关系的重构。当前,趋肤效应和无序相互作用成为非厄米量子系统中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在无序与非互易耦合竞争下的局域化相变和趋肤效应调控方面仍存在许多开放性问题亟待解决。本报告将展示我们利用非互易耦合和无序对量子体系统协同调控机制的研究。一方面,在具有非互易无序驱动的一维结构中,通过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探究了其诱导的赝厄米对称性相变、能量依赖的趋肤效应以及新颖的局域化现象。另一方面,基于无序会破坏趋肤效应这一结论,创新性地提出单向耦合无序结构。通过构建多维参数相图,深入探究两种机制对系统能谱演化及局域化特性的联合调控规律,重点揭示无序诱导的新型趋肤效应的产生条件与物理机制。我们的研究揭示了非互易无序在调控量子系统对称性和局域化行为中的独特作用,更建立了无序与非厄米性协同作用的新物理图像,为无序与非厄米性结合的新奇物理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

报告人介绍:公卫江,东北大学教授,辽宁省物理学会副秘书长。2008年在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获评“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1年,被聘为辽宁省物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一直在低维体系的电子结构及输运特性、强关联体系的相变以及非厄米量子体系等方面开展研究,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被SCI收录论文二百篇,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等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