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研究员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 正文

张瑜瑜

作者:点击次数:更新时间:2015年09月28日

张瑜瑜,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0年加入重庆大学物理学院工作至今,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访问交流。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光学领域的理论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以主要完成人获教育部2022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教育与工作经历

2010-至今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2011-2012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

2005-2010  浙江大学,物理系,博士

2001-2005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士

研究方向及成果简介

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基础理论研究,包括量子光学,腔量子电动力学,凝聚态理论与量子多体相变。

研究成果包括:1)基于光与原子强相互作用系统,开展人工磁场下的手征超辐射相变等基础理论研究,在量子光学系统发现等效磁性系统类似的量子相变,可实现复杂多体系统难以操控的新奇量子相的量子模拟;2)基于量子光学基本模型,比如量子RabiDicke模型等,发展光与物质强相互作用的数值精确解和解析方法(拓展的相干压缩方法等);且将解析方法应用在量子电池的性能研究,通过量子效应实现最优的能量存储方案;3)发展非厄米系统动力学的关联态-双正交基新方法,可应用到具有实数和复数谱的任何非厄米体系,突破传统的非厄米动力学方法受限于具有宇称—时间对称性的体系。

(课题组主页:http://cqutp.org/users/zxhu/ 

教学情况

本科生:《原子物理学》(2017-2023年秋); 《量子力学》(2022-2025年秋);《普通物理学I-3》(2021-2024年秋);《大学物理》(2012-2021年春)

研究生:《量子光学》 (2022-2025年春)

代表性文章

1.Y.C. Jing, J. J. Dong*, Y.Y. Zhang*, and Z.X.Hu*, Biorthogonal Dynamical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s in Non-Hermitian Systems, Phys. Rev. Lett. 132, 220402 (2024);  

2.D. F.Padilla*H.Pu*, G.J.Cheng,Y.Y.Zhang*, Understanding the Quantum Rabi Ring Using Analogies to Quantum Magnetism, Phys. Rev. Lett. 129,183602 (2022);

3.Y. Y. Zhang*, Z. X. Hu, L. B. Fu, H. G. Luo, H. Pu, X.F. Zhang*, Quantum Phases in a Quantum Rabi Triangle, Phys. Rev. Lett. 127.063602 (2021);

4. Y. Y. Zhang*, T. R. Yang, L.B. Fu*, and X. G. Wang*, Powerful harmonic charging in a quantum battery, Phys. Rev. E. 99, 052106 (2019);  (cited :185)

5. Y.Y. Zhang*, Generalized squeezing rotating-wave approximation to the isotropic and anisotropic Rabi model in the ultrastrong-coupling regime, Phys. Rev. A 94, 063824 (2016);  

6. Qing-Hu Chen,Yu-Yu Zhang, Tao Liu, and Ke-Lin Wang, Numerically exact solution to the finite-size Dicke model, Phys. Rev. A,78, 051801 (R) (2008). (cited :216)

联系方式

Email:  yuyuzh@cqu.edu.cn  

欢迎校内外对量子光学和量子物理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腔量子电动力学,及光与原子强耦合体系的量子相变理论,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加入课题组。

 

 

 

上一条:杨孝鸿
下一条:蔡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