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通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物理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或相关技术开发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1.硕士: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博士: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范围内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独立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基本要求:
1.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在科研选题、研究方法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受到系统训练,具有独立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能够正确地评价和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较为独立地解决课题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较为独立地设计并开展研究;能够进行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形成结论。
2.博士学位基本要求:对物理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把握准确,能够有效地获取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对获取的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透彻地理解并灵活应用。熟悉本领域的重要科研期刊,能够跟踪最新进展。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鉴别能力和具有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能从文献中或者实验过程中发现有意义的科学问题,提出可验证的假说,并通过自行设计的方案,使问题得以验证和解决。对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恰当的处理和分析并形成结论,将所得的研究成果发表,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且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物理学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物质、运动、空间、时间、因果律乃至生命现象等认识的重大变化,对物理学理论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物理学在揭开微观和宏观深处的奥秘方面,正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
重庆大学物理学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建设,1993年获得理论物理硕士点,1995年获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授权点, 2001年设立材料物理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2003年获凝聚态物理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获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授13人重庆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0余人。近五年,引进重庆大学百人计划11人,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3人,新增外聘院士两名(杨国桢、沈学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2项,实到科研经费2758万元/年,平均发表SCI检索论文100篇/年;新当选国际期刊编委4人,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8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到学院讲学近100余人次,学院教师受邀请做学术报告,近200余人次;建立软物质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建成物理学院高性能计算平台。学院拥有场发射扫描电镜、微区电性能测试系统、自制微区光学工作站等高精端仪器,计算平台拥有可用于并行计算的CPU达200核心,计算内存1000G,总计算性能达10万亿次,可完成中大型计算任务需求;拥有基于密度泛函的VASP和Materials Studio等正版计算软件,可广泛应用于材料的各种物性计算和第一性原理设计。通过建设和发展,重庆大学物理学科在凝聚态与理论物理、功能材料物理和软物质与生物物理3个学科方向形成了特色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凝聚态与理论物理:该学科方向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学术梯度成熟,能够产生高水平学术论文,高引、热点论文,能够为实验学科提供理论支撑,能够培育新兴发展方向,是物理学科进入ESI前1%的中坚力量。功能材料物理:产出高水平论文,促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社会效益提升,专利产出和重点基地。软物质与生物物理:2013年成立的重庆大学软物质及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围绕物理学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受限水科学、微流及纳流控、电磁波及声波超材料、胶体原子模型系统的相变以及自组装现象等方向开展一系列探索性研究。主要产出高引、热点论文,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争取在此方向上获得国家或省部级基地。
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1. 粒子物理理论
2. 量子场论与物质微观结构
3. 重味物理与场论应用
4. 强子物理与量子色动力学
理论物理
1. 高能物理唯象模型与理论
2. 弱电统一标准模型与超出标准模型的探讨
3.量子规范场理论
4.现代量子场论及其重整化理论
5. 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
6. 量子通讯理论
7. 理论天体物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
1. 原子间的相互作势
2. 原子团簇的结构与电子性质
3. 纳米团簇热力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 凝聚态中的原子分子物理问题
凝聚态物理
1. 凝聚态理论
2. 缺陷物理
3. 微纳米电子学与器件物理
4. 光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5. 软凝聚态物质
6. 纳米材料的制备,特征及性质
7. 计算物理
8. 纳米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光学
1. 光学信号相关识别
2. 量子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