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向黑洞模型全面挑战

作者:点击次数:更新时间:2021年06月07日

报告题目:向黑洞模型全面挑战

报告人:彭秋和 教授

时间:202168日(星期二)下午300

地点:虎溪校区理科楼LE523

邀请人:李芳昱

报告摘要:

1.根据近百年来学术界流行的 “黑洞”观念及其理由,我们可利用磁单极催化核子衰变作为能源可以阻止超巨质量天体坍缩成黑洞。

2.2013年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心附近探测到反常強的径向磁场这个重要发现,这象征着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模型是非物理的并且它可能是(粒子物理学预言的)磁单极存在的强烈天文观测证据。

3.利用SLON观测的10万个(具有各种红移)类星体的“黑洞”质量以及按照流行的黑洞吸积模型, 得出的宇宙早期时代它们诞生时的初始 “黑洞”质量为负值,而根据磁单极超巨质量恒星模型得出的统计结果大致是合理的高斯分布,这表明了现代流行的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的黑洞模型是不合理的。

4.通过构建磁单极驱爆超新星爆发的统一模型,我们不仅解决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天体物理学界无法解决的各类超新星爆发的物理机制问题,而且得出了大质量和超大质量超新星爆发后的残留天体不是黑洞, 而是一种新型的大质量中子星(这完全修改了流行的现有观念)。由此, 还可以解释Fermi γ射线暴监测(GBM)卫星探测到的 短γ暴事件同20159LIGO引力波亊件GW150914可能成协的亊件。

5. 最后我们利用磁单极催化核子衰变(RC效应)作为能源, 提出它是宇宙热大爆炸的物理机制,由此提出整个宇宙演化模型: 膨胀与收缩交替的震荡模型

报告人简介:

彭秋和,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1960 年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到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体物理专业任教,1978年调到南京大学任教,1988年提升为教授,199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1984-1986年赴荷兰格罗里根大学卡普坦天文研究所工作访问两年;1988-1995年曾连续两届当选为中国天文学会理事;自1979-2011年连续八届当选为 <全国引力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理事;1993年以来,上海天文台、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西华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等等聘请他为兼职教授。1996 -201620年间, 彭秋和教授应邀五次赴台湾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中央大学工作访问和讲学(前四次每次3个月, 2016年讲学1个月)。彭教授研究领域广泛,主要致力于核天体物理学(包括高能天体物理)、相对论天体物理学和星系天文学的研究。是我国核天体物理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230篇。